重要提示:
2024年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单位预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保科技 > 文保科研
浅谈纸质文物的保护
作者:未知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18-07-13


    摘要:纸质文物受损原因主要有虫害、霉害、自然力的破坏等,要更好地保护纸质文物延长其寿命就必须做好除虫、去霉,并为其创造良好的保存环境。 

  关键词:纸质文物;虫;霉菌;温湿度 
  中图分类号:K854.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0-0146-02 
   
  纸质文物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作为纸质文物基本材质的纸张是十分脆弱的,即使有“纸寿千年”美誉的绝佳纸张也会因各种原因而破损、腐坏,如何才能做好保护,延长纸质文物的寿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纸质文物受损的原因 
  既然要做好保护工作,我们就必须先了解纸质文物受损的原因方好对症下药。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纸质文物受损一般有几种情况。 
  1.虫害 
  纸张怕虫,这恐怕是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虫害可以说是破坏纸质文物最常见、最不可忽视的祸患。 
  危害纸张的害虫种类繁多,目前我国发现的害虫有:书蠹,竹蠹,药才甲、衣鱼、白蚁、烟草甲、短鼻木象、蟑螂、中华圆皮蠹、东方蜚蠊、谷粉虫等。它们中间有的以装裱材料中的淀粉、胶质、动物蛋白等为食源,如书蠹和衣鱼;有的则吃所有的材料[1]。 
  这些害虫在纸质文物上产卵,孵化的小虫又会咬烂纸张,并躲在其中,结蛹变成成虫从而进一步危害纸质文物,如衣鱼一生可产卵50次,一次可产卵100个,产卵后19天可孵化,幼虫边蜕皮边成长,约三至四个月可长大成虫,生命约二至三年,这当中会产生多大的祸患可想而知[2]。有些害虫还可以排泄出有色污物,玷污纸质文物,大家都极为熟悉的蟑螂便是其中的典型。而它们的尸体又会成为某些菌类的营养源,从而引发另一个对纸质文物极具杀伤力的祸患――霉害。 
  2.霉害 
  纸质文物的载体是纸张,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以及少量木质素、半纤维素等,而用糨糊装裱或是修补过的纸质文物还含有淀粉,这些有机物都可成为菌类的营养源,让其能在其上生存繁殖,从而形成霉害。 
  对纸质文物起破坏作用的霉菌有黑霉、青霉、曲霉、大孢霉等,细菌有杆菌、球菌、螺丝菌等。这些菌类以空气为介质,被传播到纸质文物上,以各种有机物为营养源生存繁殖。在繁殖过程中,它们又对蛋白质、纤维素等起着分解作用使纸质文物的机械强度大大下降,并同时分泌出各种酶和色素对纸质文物造成更大的危害。 
  霉菌分泌的酶会生成多种有机酸,酸可作为催化剂加速纤维素的水解反应,这些有机酸长期积累在纸张上,使纸张的酸度增加,机械强度下降,同时有机酸还会引起字迹的褪色和洇化。另外霉菌的孢子大多都是有颜色的,且颜色都较深,从而在纸质文物上形成黄、绿、青、褐、黑等色斑,这些色斑能遮盖字迹,严重的还会影响阅读和观赏。 
  有些微生物在代谢的过程中还会分泌黏液、蛋白质、果胶、果糖等,当纸质文物受潮时就会发生粘连,一定时期无人翻阅后就会形成“书砖”、“画棒”,失去使用价值。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菌类对纸质文物的破坏作用不可低估。 
  3、自然力的破坏 
  构成纸张的纤维素是天然的聚合物,这个特点使纸质文物对自然环境特别敏感,容易受到自然力的破坏。 
  (1)温度的危害 
  在高温条件下,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会对纸张产生破坏作用,且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破坏性越强,纸张老化速度加速。研究表明,在38℃~98℃范围内,每升高10℃,纸张老化速度就增加1.8倍。而当外界温度低于结冰温度时,纸张中含有的游离水会结冰导致氢键结合力减弱,纸张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强度下降。 
  (2)湿度的危害 
  纸张过于潮湿或干燥都会影响纸张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潮湿的环境会加速纸张的老化,过多的水分不但有利于纤维素的水解反应还有利于各类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如较常见的曲霉属于中温、中湿型的微生物,依靠孢子无性繁殖,且繁殖力、活力都非常强。 
  (3)光害 
  我们现在所说的光源一般分为两种,即太阳光和各类灯光。这两种光对纸质文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纸质文物的纤维结构影响是相当大的,它可使纸张中的纤维素分子断键,发生光氧化反应和光降解反应,强度下降,最终损坏纸质文物。而在一些照明的灯光中,不仅所含的紫外线很强,而且灯光中散发出的热量也会如同高温一样对纸张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 
  (4)有害气体的危害 
  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空气中的各种酸性气体如CO2、NO2、SO2等若被潮湿的纸张所吸收,便会生成腐蚀性更强的H2CO3、HN03、H2S04等无机酸,它们可以使纸张纤维水解和氧化,加速纸张的损毁。而大气中的氧化性气体如NO2、O3等会使纸张纤维氧化,机械强度减弱。 
  经过分析,我们已经清楚纸质文物的主要危害因素,那就应对症下药,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 
  二、纸质文物的保护 
  1.除虫 
  纸质文物进入库房收藏前,必须先做除虫处理,有条件的还应进行消毒,以求能彻底地消灭害虫,避免藏品发生相互感染祸患扩大。 
  现代除虫的方法。现代除虫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1)物理法 
  现在常用的物理方法有低温、高温杀虫法,就是将环境控制在一个较高或是较低的温度水平一段时间,以达到杀虫的目的。因为40℃~45℃为昆虫生长的亚致死高温区,又称热休克区,昆虫生活在这一温度区域内,持续数天就会因代谢失调而死亡;-10℃~8℃为昆虫生长的亚致死低温区,又称冷昏迷区,昆虫生活在这一温度区域内,持续数天,就会使代谢速度变慢,生理功能失调,原生物质遭到机械损伤而死亡。 
  另外还有一种低氧法,是人们根据昆虫多喜氧,只要降低其所在环境的含氧量,便会死亡的特性而想出来的。具体操作就是往环境里填充一定的惰性气体或是放入除氧剂,达到降低氧气含量的目的,持续一段时间后,昆虫就会因缺氧窒息而死。但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所以使用的较少。 
  (2)化学法 
  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是熏蒸法,就是在密闭的条件下,使用化学熏蒸剂以毒气分子的状态穿透到生物体内,使其中毒而死。 
  2.去霉 
  (1)灭菌 
  霉菌对纸质文物具有极大的杀伤力,纸张一旦滋生了霉菌就必须及时处理。目前我国对于纸质文物的灭菌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有低温冷冻法、缺氧法、微波辐射法、r射线辐照法。但它们的技术性都比较强,耗资大,在具体实施中有一定的难度。 
  化学方法有熏蒸法,现在比较常用是甲醛熏蒸法,因为甲醛价格便宜,而且它在常温下是液体使用起来比较安全,所需要的熏蒸设备要求也不高,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为20℃以上,相对湿度为70%以上)也较易达到。 
  (2)去霉斑 
  纸质文物上的霉斑不仅影响观赏,产生难闻的气味,而且还会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因此必须尽量除去。要去除霉斑,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用毛笔涂在霉渍污点处,待高锰酸钾溶液由红变为茶色,约15分钟,再涂2%草酸溶液,使涂有高锰酸钾的部位由茶色渐变为白色。当茶色褪净后要立即用清水淋洗,把残余的化学药剂洗去,以免对纸质文物产生损害。 
  3.创建良好的收藏环境 
  (1)控制好温湿度 
  在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收藏环境的温湿度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温湿度不仅对害虫、菌类的生殖活动起着制约作用,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纸张的寿命问题。 
  纸质文物的库房温湿度的要求:冬天室内保持12℃~18℃,夏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5%。24小时内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5℃,湿度变化不应超过3%~5%,若是库房的温度忽高忽低,会使纤维质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反复的热胀冷缩会加速纸张纤维组织的老化,降低机械强度,最终导致纸质文物的损坏,使其失去应有的价值。 
  (2)防潮 
  库内若是潮湿会对纸质文物带来极大的隐患,不仅害虫、菌类大量繁殖,而且也会引起纸质文物本身发生水解反应而受损,所以防潮工作必须到位,现在较为常用、经济的设备便是吸湿机,就是一般的收藏家也极易配备。另外古人有六月晾书的习惯,这是因为虫菌多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若纸张能保持干燥,害虫就活不下去了,但晒时应注意不要把纸质书画直接暴晒在阳光下,而是要晾在屋檐下。 
  (3)防光 
  纸质文物最怕长时间被光照晒,尤其是紫外光对纸张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所以库房内的采光中消除各种光源中的紫外线是至关重要的。照明灯光不需要过于明亮,而且窗户也不需太大,窗户玻璃用毛玻璃或是茶色玻璃,或是直接在玻璃上涂紫外光吸收剂,以求减少日光的辐射强度。 
  (4)通风 
  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便减少有害气体对纸质文物的破坏作用。 
  勤劳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浩繁的纸质文物,这些纸质文物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由于种种的原因而在受损、在减少,对纸质文物的保护可以说已是刻不容缓。所幸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为完成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不懈努力着,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出现,让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舜强.中国纸质书画的保护与修复[C]//苏荣誉.詹长法,冈岩太郎.东亚纸质文物保护.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3. 
  [2]周世玉.浅谈纸质文物的虫害治理[C].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文物修复研究4.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09. 
  [3]王成兴,尹慧道.文物保护技术[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224―259.